我组博士生刘为为合作发表Nature论文

作者: 时间:2016-12-22 点击数:

近日,Nature在线发表了一项关于二维半导体材料异质结(2D semiconductor heterostructure)荧光blinking的研究工作(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aop/ncurrent/full/nature20601.html)。Blinking指发光体在“亮”和“暗”两种状态之间随机变换,这种现象通常在零维量子点和少数一维纳米线晶体体系中被发现,其产生机理普遍认为是由于载流子在电中性和带电态之间随机变换,从而导致交替变化的辐射复合和非辐射复合。在二维过渡金属硫化物异质结中,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blinking产生机制——相关联的荧光blinking现象。在两种不同单原子层二维材料交叠构成的异质结中,异质结部分的每一单原子层都会产生blinking现象,而且其中一层的某一状态,必然对应于另一层的相反状态,表现出一种负向的相关性。研究人员提出一种间歇性的层间电荷转移模型(Intermittent interlayer charge transfer, IICT)对这种相关荧光blinking产生的物理机理进行了解释,并且进一步通过荧光光谱、超快pump-probe、相关光谱等手段对这一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和深入分析。这一研究工作对于研究复合体系的电荷转移和非平衡态物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实现量子相关光源提供了直接实验依据。

图(a). 二维材料异质结(WS2/MoSe2)及其荧光blinking现象;


图(b). 间歇性层间电荷转移模型(IICT)对应的四种不同电荷转移状态


此项研究工作为我组博士生刘为为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Qihua Xiong教授课题组博士联合培养期间,与组内相关人员合作,在Qihua Xiong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刘为为同学在样品制备、实验平台建设、相关光谱测量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刘为为同学于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在南洋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一年,此间,他参与了多项研究工作,包括二维材料、钙钛矿等新型半导体纳米材料的非线性光学和超快光学特性等,相关研究工作得到了国家留学基金委(China Scholarship Council)的资助。此外,他在实验室建设、人员培训、合作交流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到Qihua Xiong教授的高度评价,”I will have to say that he is so far the most successful exchange students I’ve ever hosted”。

 

   

 

地址:华中科技大学光电国家实验室C区1楼
电话:027-87543755 传真:027-87543755